」 挨老唐揍的少年叫左季,是左家這代的么子,被送來當乩童已整整一年,半句符令口訣也記不住,只學了點皮毛,坐在那只鐵椅上搖頭晃腦怪腔怪調,方才覺得熱,趁老唐去芒果園裡辦事,他取下了牆上嚇人的乩童五寶,其中鯊魚劍和月斧都是白鐵造的,摸上去十分涼快,於是左季同七星劍一塊拿到神壇下一字排開,脫了上衣便躺在上頭,本只想小睡一會,不料這一覺竟睡到了晚上。
亦有智庫認為,其退選是希望將聲量轉移到女兒薩拉和其搭檔小馬可仕身上,以確保獲得總統大選勝利。他也指出此修正案將使1963年建國契約、1948年聯邦協議和1957年聯邦協議處於平等地位。
另外,外國人在新加坡購買任何住宅房產須支付的額外買家印花稅從20%增至30%。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組屋房貸LTV則從90%降至85%。菲律賓拳王巴喬宣布角逐總統大位,批評杜特蒂政府貪腐 Photo Credit: 中央社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 馬來西亞|大馬下議院通過修憲案 提升沙巴和砂拉越地位 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於12月14日一致通過《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》(MA63)修憲案,朝向恢復沙巴和砂拉越與西馬半島享有平等地位,創下歷史性的一刻。根據新措施,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首購住宅須支付的額外買家印花稅,分別維持在0%到5%之間,但購買第二項及以上的房產時,額外買家印花稅的稅率將增加5%至15%。12月14日菲國選舉委員會辦公室發言人希梅內斯(James Jimenez)指出,杜特蒂已申請退出參議員選舉,但府方或黨內並未對此做出官方聲明回應。
編譯:荊柏鈞、柯昀伶、鄭熹、黃以樂(南洋誌) 南洋誌東南亞週報第149期,為讀者挑選2021年12月11日至12月17日期間,有關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柬埔寨、緬甸與越南的六則東協區域大事。菲國政治學家康崔拉斯(Antonio Contreras)分析道,杜特蒂宣布退選,可能是與其他政要達成協議,內容是要求下任總統能在他卸任後,保證他不會遭到菲國法律或國際刑事法院起訴。本文所談論、在土耳其境內的「難民」,並非前一段所述、由各國官方依《難民公約》定義下給予「難民」身份認可者,而是因母國政治社會經濟動盪、內戰或自覺遭受迫害等因素,離開國境赴他國希望能尋求庇護暫居者。
1980年代開始,俗稱中東區域的政治動盪,導致從中東國家前來土耳其尋求庇護者的人數大增,土耳其政府逐漸發展出一套針對這些難民所設計的政策。2003年開始,美國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的軍事行動,導致這兩國情勢動盪,不少平民遂前往土耳其尋求庇護,其中也包括因種族及宗教因素,在各自國內受到不平等對待、甚至迫害者。聯合國難民署統計資料中的全球敘利亞難民,共有680萬,也就是說,有超過半數敘利亞難民在土耳其境內。不過,本段所提及的伊朗人及伊拉克庫德族人,多數不是前往歐美等第三國,就是返回原居國,留在土耳其境內長居的是少數。
敘利亞「難民」 國際法上最常被引用來定義難民的,莫過於1951年的《關於難民地位公約》(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,以下簡稱《難民公約》)。戰爭爆發至今,除了土耳其以外,多數離境的敘利亞難民分散到黎巴嫩、約旦、伊拉克與埃及等其他鄰國。
在現今的土耳其境內,法蒂赫已不是唯一一個被暱稱為「小敘利亞」的地方,在雷伊漢勒(Reyhanlı)這座位於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的城市,及地中海沿岸梅爾辛(Mersin)的城市一角,也呈現濃厚的敘利亞風情。(註2) 土耳其在1934年制定專門處理具有土耳其血統、欲尋求庇護者的《定居法》(Law on Settlement)。從2011年3月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及隨後的內戰至今,敘利亞內戰已經持續超過10年,自2014年以來,土耳其一直是全球收容最高難民數量的國家,在這個人口8400萬的國家中,有約400萬來自鄰國、因戰亂而流離失所者,相當於整個克羅埃西亞人口,其中約360萬為敘利亞籍。理論上,在給予官方認證的難民身份後,通常會依規定給予必要的保護、及融入社會的相關措施,保障其在該國境內的醫療、生活、就業、就學等基本權利。
有趣的是,收留最多敘利亞人的土耳其,是這些國家中,唯一一個不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。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法蒂赫(Fatih)這座舊城商業區,餐廳、糕點店、香料店等商店懸掛著阿拉伯語招牌,店內販賣著敘利亞人習慣的食物、甜點、咖啡、香料等,顧客也幾乎清一色都是說阿拉伯語的敘利亞人。敘利亞內戰爆發,搭上了北非與所謂中東區域數個國家反政府示威的骨牌效應,在包括突尼西亞、埃及、利比亞等國,反政府示威讓長期統治的專制或獨裁政府下台。在這10年期間,敘利亞等鄰國難民的長期滯留,以及敘利亞內戰的延宕,讓安卡拉當局面臨頗為嚴峻的挑戰。
此外,土耳其也是《難民公約》締約國之一,但土耳其加入該公約時,保留了公約中允許的「地域限制」(geographic limitation),即只會對來自歐洲的尋求庇護者給予難民身份,排除其他區域。嚴格說起來,這些人的狀態比較接近《難民公約》定義下的「尋求庇護者」(asylum seeker)(註1)。
其中包括了因1979年伊朗革命而來的150萬伊朗人、1980年代末期因伊拉克海珊(Saddam Hussein)政權使用化武攻擊、而企圖進入土耳其的6萬伊拉克庫德族人(註3)。此外,也有一些受其政府迫害的伊朗人來到土耳其尋求庇護。
根據該公約,「難民」(refugee)主要指稱「畏懼由於種族、宗教、國籍、屬於其一社會團體或具有某種政治見解的原因留在其本國之外,並且由於此項畏懼而不能或不願受該國保護的人。1990年代,巴爾幹半島的動盪情勢,導致約2萬波士尼亞穆斯林及1.8萬科索沃公民來到土耳其避難,多數都獲得土耳其庇護,其中,約300多人因與土耳其人通婚而獲得公民身份。與上世紀80、90年代類似,多數尋求庇護者最後前往位於歐美的第三國定居」 Photo Credit: 中央社 環保署忽視空氣污染與氣候變遷的治理綜效 前述已證明,移動污染源的治理極為重要,但環保署顯然欠缺整體性的策略佈局與綜合效益考量的政策思維。2020年台大環工所博士趙家緯引述相關研究指出,台北市民因交通源排放的非甲烷碳氫化合物,導致的健康損失為人均壽命減少64.8天/人,為單一石化工業區對其週遭居民衝擊的8倍左右。交通污染源對人體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已有大量實證研究支持,然而民眾對空氣污染的理解多數仍停留在大型固定污染源上,反倒讓空氣污染防制的政策討論停滯不前。
而非甲烷碳氫化合物除了會導致都市地區的臭氧增加,產生「強化空氣污染」的效果外,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致癌性。國內中國醫藥大學與亞洲大學研究團隊之最新研究也發現,暴露於高一氧化碳(CO)及二氧化氮(NO2)環境下,會增加眼底黃斑部病變之機率,而前述兩種污染物主要來自燃燒行為,並以汽機車所產生為主。
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資料指出,一氧化碳會導致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視力模糊、胸痛,嚴重情形下有心臟衰竭的風險。車輛監理所登錄之21類營業或自用車輛,並區分行駛道路別。
據估計,每年因暴露於空氣污染導致超過700萬人過早死亡,損失加總可達數百萬健康壽命年限。機車為一般民眾普及度最高的交通工具,總數量超過1400多萬輛,在非甲烷碳氫化合物(8.86%)及碳氫化合物(7.75%)的佔比高居公路運輸第一,超越自用小客車及大貨車,一氧化碳排放也達18.06%,約和整體自用小客車加總相當,鉛的排放量則佔比為11.2%。
而由於不同運輸工具對污染物質的貢獻類型、比重有所差距,也因此移動污染源的防制措施難以透過單一運具的改善達成,而是必須多管齊下、同時並進,才能最大程度削減多種不同的空氣污染有害物質。自用小客車在PM2.5貢獻則為8.56%,而在碳氫化合物及非甲烷碳氫化合物的項目中,佔比皆超過7%,一氧化碳佔比來到18.55%、鉛的排放佔比更是高達33.37%。依據所整理的污染源統計,2019年全國粒狀污染物總排放約為30萬1647公噸、硫氧化物約為6萬6487公噸、氮氧化物約為29萬4110公噸、揮發性有機物約為46萬6502公噸。2010年Crouse等人在研究中也指出,車輛排放之二氧化氮NO2暴露量每增加5ppb,會使罹患乳腺癌之風險增加25%。
作者製作提供 若細看台灣地區的污染源排放量分類統計表可以發現,電力業佔全國PM2.5排放量佔比約為3.5%、硫氧化物佔比較高達到35.44%、氮氧化物約為13.8%、碳氫化合物約僅佔0.01%、非甲烷碳氫化合物約僅佔0.01%、一氧化碳也僅有2.45%、鉛佔比則為7.1%。移動污染源與都會生活區域高度重疊:危害加劇 除了大眾所熟知的PM2.5外,其他的污染源也會對環境或民眾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。
在燃油機車汰舊換新的補助政策上,環保署自2020年起納入七期燃油機車,結果導致電動運具的銷售數量大幅衰退,迎來燃油運具近年來的新售高點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 若細看公路運輸的項目可以發現,大貨車對PM2.5(11.44%)和氮氧化物(33.44%)的貢獻比例最高。
2017年Chu等人的研究指出,機車車輛數密度及其污染物濃度(PM2.5、NO2)與乳腺癌發病機率具有正相關性。氮氧化物則會對眼睛、鼻子、喉嚨及肺臟產生刺激,可能造成咳嗽、呼吸急促、疲憊、噁心等不同症狀。
也就是說,除了硫氧化物的佔比電力業大幅超過公路運輸外,在包含PM2.5在內的其他各項污染源計算中,公路運輸都明顯超越電力業的污染排放佔比,其實和一般大眾所接受到的資訊有顯著的落差。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於今年2月表示,在固定污然源削減改善的效益曲線已經走平的情況下,「不應該再漠視幾乎有著相同空污占比的移動污染源」,但目前環保署、大部分環保團體和南部公民都避而不談,「注定接下來的空污治理都將沒有效率,PM2.5的減量效益,也將不再顯現。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睽違16年後,於9月22日發布新版《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空氣品質指南》,該報告針對全球超過500篇論文進行系統性的審查,並以此為根據,更新六種污染物質的參考指標(PM10、PM2.5、O₃、NO₂、SO₂、CO),並警告空氣污染問題對全球健康所造成的重大風險。還有達119項不同來源種類的小型污染源,排放量總數據超過430萬筆
車輛監理所登錄之21類營業或自用車輛,並區分行駛道路別。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於今年2月表示,在固定污然源削減改善的效益曲線已經走平的情況下,「不應該再漠視幾乎有著相同空污占比的移動污染源」,但目前環保署、大部分環保團體和南部公民都避而不談,「注定接下來的空污治理都將沒有效率,PM2.5的減量效益,也將不再顯現。
2010年Crouse等人在研究中也指出,車輛排放之二氧化氮NO2暴露量每增加5ppb,會使罹患乳腺癌之風險增加25%。移動污染源與都會生活區域高度重疊:危害加劇 除了大眾所熟知的PM2.5外,其他的污染源也會對環境或民眾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。
依據所整理的污染源統計,2019年全國粒狀污染物總排放約為30萬1647公噸、硫氧化物約為6萬6487公噸、氮氧化物約為29萬4110公噸、揮發性有機物約為46萬6502公噸。國內中國醫藥大學與亞洲大學研究團隊之最新研究也發現,暴露於高一氧化碳(CO)及二氧化氮(NO2)環境下,會增加眼底黃斑部病變之機率,而前述兩種污染物主要來自燃燒行為,並以汽機車所產生為主。